这是一次让人不能平静的回望。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到吉林,走边疆、访农户、下田间、进企业、问民生、谋发展,与干部群众促膝而坐、深入交流,望闻问切、把脉吉林发展——
“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
总书记的嘱托飞跃巍峨的长白山,掠过滔滔的松江水,浸润着2700万吉林人的心田……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振兴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发展自信,应对复杂环境,把稳舵、破浪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上下同心、砥砺前行……
勇于求变,积极转变,务实谋变。在殷殷嘱托中,坚持变中求新,告别“二人转”,唱好“大吉剧”,转方式、调结构,奋力闯出新路子,开拓新境界
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传遍万重山。
新常态下,吉林省登高望远、抢抓机遇,下大功夫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求新动力,在关键之年,打好“关键”之仗。今年1至6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013.2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居全国第21位。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犹言在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的强大动力。白山松水活力涌动,黑土地上生机盎然。
春光无限好,争先正当时。4月,乍暖还寒,吉林大地号角声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拉开大幕。18日至19日,19位省领导率领15路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实地督战。继去年项目大巡检之后,今年春季项目“三早”行动,是吉林省又一推动项目建设的重大举措。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说,项目建设早启动、早开工、快推进,争取主动,在资源、资金竞争中抢占先机,才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如雨后春笋般萌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项目现场崛起的厂房,更是冲破料峭春寒的建设激情。在全省重点推动的111个“三早”项目中,工业项目72个,占65%。872个重大项目,已有677个开(复)工建设。
一汽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它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Q工厂整车建设项目,是吉林省继实施长春丰越20万辆扩能项目之后,又一个整车扩能和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17年底投产。
“这是一个高科技、高智能项目,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一汽-大众焊装规划部项目负责人薛华说,奥迪Q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仅焊装车间就将使用427台工业机器人,工作效率和作业精度将更高,自动化率可达53%,可节省人工20%至30%。
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优势产业再发力,传统产业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蜕变。
在四平双辽玻璃产业园,曾经矗立的一根根桩基已变为现代化厂房。80多台叉车奔忙于生产线与库房之间,厂区外的公路上,几十台外地大卡车排队等候装货。目前,由河北迎新玻璃有限公司投资的4条镀膜玻璃生产线和超白、超薄玻璃基片生产线已经投产。同时,双辽市已经将集团下游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引进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
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厚植新优势。针对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交织、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现状,吉林省提出“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老树发新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为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培土施肥”。
通过自主研发,“点石成金”,让石头摇身一变身价百倍的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抓紧项目二期的施工建设。“过去企业都要从外面买树脂和胶,企业发展受制于人。”公司总经理助理秦广春说,二期工程建设投产后,公司将自己生产企业所需的树脂和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那时,公司即使不是脱胎换骨,也是焕然一新。
群山环抱的通化医药高新区内,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呼之欲出。“产业园不仅投资大,更是肩负着通化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任。”项目负责人白鸿东说,园区一分为二,医药园区将整合资源,“唤醒”沉睡的药品批准文号,形成不同药企、不同药品济济一堂的盛况;食品工业园从食品到药食同源保健品“一网打尽”,与通化打造大健康产业同频共振。
高扬“无中生有”“有中生新”风帆,吉林省告别“二人转”,唱响“大吉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齐头并进,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并驾齐驱,服务业提升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培育风生水起。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进。在殷殷嘱托中,努力变中求进,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抢抓机遇,奋力前行
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点火”指令响起,“吉林一号”商用卫星组星发射升空,奔向苍穹。
2016年7月15日11时19分,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503,在郑徐客运专线进行的会车试验中,以每小时420公里的交会速度再次刷新了列车高速实验纪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年来,吉林省突出创新驱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吉林大地涌动着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1至6月,吉林省首次投产新产品727种,完成全年计划的56%;重点推动的百种新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中,有90种已投产。
“老工业基地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本身是最大的优势和潜力。”省工信厅副厅长孙大维说,创新,是老工业基地实现“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唯有创新,才能把吉林省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作为科教大省,吉林省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一直是待破解的命题。“舟桥机制”是省科技厅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创新之举。
“舟桥机制”,形象地讲,就是为科技成果转化架桥造船又荡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科技资源,以项目为核心,以政策环境为导向,以基地(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平台、中介服务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发生产的林蛙抗菌肽生物系列产品,由原来的明胶软膏喷雾剂单一的几个品种发展为30几个品种,现在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明年这6条生产线将全部投入生产,到那时候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万君欣喜地说。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吉林省坚持人才引领,建设高端科技创业载体。成立技术创新创业联盟,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原创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等问题。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是被科技部认定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作单位,目前,已成为承担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的有效对接。
在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大楼,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杨生和他的伙伴们经过反复测试,让多旋翼无人机平稳地飞起来。“我们团队有16人,大家共同参与的多旋翼无人机项目已经落户这栋大楼里的T2T创业平台,即将批量生产,可应用于农业、安全等领域。”杨生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通过链条式的孵化,真正把‘高’和‘新’落实在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壮大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杰说。
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最直接、最灵敏,他们经常最先“感应”市场的未来,并积极回应。
“没有这些好政策,公司就撑不起来,更别提创新了。”长春天火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明说。就在一年前,这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的企业遇到了资金难题。后来在政策引领下,加入了吉林省创业孵化产业园,成为一汽轿车、长安哈飞等10余家企业的供应商。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
围绕智能制造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转型升级,一批“专精特新”智能装备小巨人企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根根全新的铝合金汽车底盘前悬挂控制臂从生产线上缓缓滑出,经过X光机一一检测后,4万件产品装入印着“中国制造”字样的运输箱,将发往德国保时捷公司。
“这种铝合金控制臂重量只有钢的三分之一,比碳纤维更耐磨,成本更低。”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工具车间经理唐辉说,“这是公司自己研发组装的数控机床,它可以完成过去一个生产车间的全部生产工序,目前已经安装了1000多台。”拥有了国外、国内两个技术研发中心,让吉林通用从汽车零部件的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
突破困局,打破僵局,开创新局。在殷殷嘱托中,谋求变中突破,探索开发开放新路径,东连西进,海陆空并举,构建立体大通道
2015年9月20日,随着C1012次列车准时从珲春站出发驶向长春,被誉为“东北最美高铁”的长珲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延边从此进入高铁时代,珲春结束了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
通道畅,开放活;开放活,经济兴。
吉图珲城际铁路,犹如一条长龙,加速着人流运转,提升着物流增量,进一步完备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引领吉林省“通边达海”的梦想,驶向一片蔚蓝。
在珲春人的眼里,加快对外开放是珲春的生命线。珲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有国家级对俄、对朝口岸4个,与韩、日隔海相望,可谓处于“连三国通五国的”枢纽位置。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对外通道一度有名无实,货物“此路不通”,好比进入死胡同。
去年,吉林省首个连接国外基本港的陆海联运航线,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韩国釜山航线的开通,打破了这一僵局。
一年来,吉林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陆海联运航线、口岸桥、对外铁路、公路及空中航线建设速度,致力于和周边及海外互联互通。
今年,吉林省新开辟了延吉至日本大阪、韩国济州,长春至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空中国际航线,通化、延吉、长白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相继启动和竣工,一条横贯东西的空中国际走廊雏形初步形成。
开放,是吉林省上下求索、矢志不渝的发展道路。受内陆腹地之困有多深,奔向海洋、扩大开放的渴求就有多强烈。
3月1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通化市建设向南开放窗口的若干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全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通化市敏锐地意识到政策带来的机遇,各区域间加强协作对接、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在增强,并由此勾画着向南开放发展的大通道。
“大通道建成后,吉林省‘借港出海’将形成东、南双向发力之势,通化、白山等地也将由目前的交通末梢变成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化市发改委副主任史秀明说,通化将全力打造吉林向南开放窗口,对接辽宁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快推进面向环渤海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外有联动,内有呼应。当长吉图先导区的窗口和前沿开发开放如火如荼之时,腹地也奋起直追。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现已全面封关运营。全省唯一一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验收合格后将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行。
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这是第1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同意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新区。
“长春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予吉林省最大的‘政策机遇’之一。”省智库秘书长刘庶明说,新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外开放。配合以优惠的配套政策和产业倾斜,长春新区将不断补齐吉林省外向型经济程度不高的短板。
过去的一年里,吉林人民不负期待、不负嘱托!这嘱托是号角,这嘱托是激励,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征途上,吉林人民将以此为精神之源、动力之源,为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继续砥砺前行。(记者 王丹 孙寰宇)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振兴东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振兴东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电话:010--8805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