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城区首条综合管廊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23日 来源: 辽宁日报

  12月22日,沈阳老城区首条投入使用的综合管廊——南北快速干道南段隧道综合管廊投入使用。目前,供暖管线开始运行,其他管线将在明年6月底全部入廊。

  沈阳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工程南起北文萃路以北,北至北翰林路,建设里程2.3公里。设计纳入管廊的管线包括电力、电信、热力、给水、污水、雨水等六类管线,并配套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报警、排水和标示等设施。该管廊最大的特点是与南北快速干道隧道工程结构一体,利用隧道基坑同步施工建设,不但大幅降低工程总投资、合理利用了地下空间,又减少了对周边的影响,实现了一次开挖解决城市交通、地下管线两大问题。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达7度。

  据沈阳市建委南北快速干道现场指挥柳熠介绍,管廊施工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融入很多高新技术。引入BIM技术,将其全面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对管廊全线建模、方案模拟比选实现了管廊的综合模型,进行了管线的碰撞检查、管线孔洞的预留分析等。采用建筑现代产业预制拼装技术与传统现浇模式相结合施工法,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工程质量。管线入廊后,将以无人值守配合定期巡视的模式进行后期维护,一旦管线出现问题,检修人员可以直观地查看管线现状,进行维修。而且在管线入廊后,还可以避免水和土壤的腐蚀,延长管线寿命,在维修管线时不需要再破路,避免马路拉链问题的发生。

  为保证管廊的安全运行,管廊内有巡检机器人进行24小时巡检。沈阳新松机器人轨道交通部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管廊电信、给水仓选择50米作为试验段,管廊巡检机器人身上安装了许多环境传感器,可以将数据采集传送到控制中心,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有效防止漏检。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为2.5米每秒,主要监测管廊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烟雾浓度,可以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彩色视觉监测,并在管廊沿线监测线缆的火点温度,并对未来温度进行预测。”(记者陶阳)

振兴东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振兴东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东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振兴东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电话:010--8805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