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振兴东北网>正文
分享: 
产业为先生态为本 全面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
时间: 2019-03-04 09:48:55      来源: 振兴司
分享本页至手机

  华蓥市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中段西麓,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自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华蓥市围绕转型发展要求,按照“产业为先、生态为本”理念,努力探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主线,“川东煤都”变“产业新城”

  产业是强市之本、兴市之基。华蓥抢抓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调整升级的历史机遇,综合考量资源环境、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确立电子信息、玄武岩纤维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坚持战略定力一抓到底。

  (一)“无中生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组建总规模10亿元战新产业基金,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产业孵化园,引进专业外贸服务公司共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全线补贴华蓥往返深圳电子产品专线物流费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打造最适宜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环境。从2009年引进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以来,全市累计入驻企业85家,其中规上企业63家,华为、小米、惠普、戴尔等一线品牌的一级配套商相继落地华蓥,零部件加工到整机研发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电子信息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成功纳入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四大重点布局。

  (二)高端发展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玄武岩纤维是21世纪的高新绿色工业材料,可锻造出具有革命意义的尖端新材料。华蓥市抢抓国家、四川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战略机遇,2011年引进发展首家玄武岩新材料生产企业,建成运营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玄武岩工程分中心、院士工作站,组建成立院士专家技术入股的实体化研发公司,并与陆军勤务学院合作共建国家救灾应急装备技术研究分中心,实现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全面掌握,全市年产玄武岩短纤维突破10万吨,西南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正加快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园,3万吨玄武岩原材料均质化生产线、3500吨单体连续纤维池窑生产线和2000吨湿法毡生产线建设快速推进,通过3—5年,玄武岩长纤维及纤维复合材料将突破5万吨,建成产值达100亿元的西部地区最大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毗邻重庆区位优势,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改造,做好为重庆长安、福特等企业配套文章,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近5年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04亿元,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产值占比从2007年的57%降至1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增至63%,昔日的“川东煤都”蝶变为名满全川的产业新区。

  二、坚持把生态转型作为根本,“荒山矿区”变“生态景区”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域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产业与生态双赢相促。

  (一)实施生态修复。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抓手,全域开展江河湖库防护、森林资源保护等“七大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工矿废弃地复垦、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新增(抚育)林地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较2007年提升5.8个百分点、达50.6%,2017年列入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

  (二)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华蓥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红岩文化,掀起华蓥山旅游二次大开发热潮,建成4A级华蓥山石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全国第三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华蓥山“旅居城”,打造“火炉”重庆旁的“大凉城”。依托华蓥“依山、多丘、傍水”的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建设运营乡村旅游景点19个,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

  三、坚持把城市转型作为重点,“工矿老城”变“宜居新城”

  围绕“产业城、景观城”两大功能定位,坚持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建成投用财富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城市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文化传承、守护城市记忆,对老城实施原貌保护,建成南宋文化小镇、怀旧双河老街等城市文化项目,城市品位提档升级;坚持城旅融合、引客入城,实施“一湖两河”综合治理,建设云谷湿地等七大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生态持续优化。2009年以来,新增城市面积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万人,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6%升至2017年的48.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华蓥正成为一座可“望山、见水、记乡愁”的宜居生态之城。

  四、坚持把社会转型作为目标,“贫困山区”变“小康华蓥”

  坚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在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城市核心区,新建采煤沉陷区安置小区3501套36.8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3374户187.24万平方米;引导矿主就地转行,13名矿主投资参与电子信息、旅游康养等接续产业;帮助矿工就近转岗,创新“用工企业+职教中心+下岗个人”订单培训模式,6200余名矿工实现就近转岗再就业,有效解决了下岗工人就业难、用工企业招工难的突出矛盾;全力扶贫攻坚,投入16.8亿元实施扶贫公路、产业培育、就业推荐、易地扶贫搬迁等到村到户项目,累计减贫17385人,2016年、2017年相继实现贫困县摘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获评省级脱贫攻坚先进县。(资源处)

责任编辑: 任俊明
精美图片
  • 沃野绘新景 振兴正当时 沃野绘新景 振兴正当时
  • “最美地月合影”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 “最美地月合影”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
  • 秸秆回收利用变为宝 秸秆回收利用变为宝
  • 牡丹江铁路工务段巡查钢轨状态 牡丹江铁路工务段巡查钢轨状态
东北全景
振兴要闻
版权所有:振兴东北网 京ICP备0700093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312
Copyright © 2004-2017 CHINANEAST.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新华网 支持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