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出席学校在赞比亚承办的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班结业仪式。
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成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
本报记者 张力军
3月21日,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应邀与会,并以吉林农大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案例和与会者分享“南南合作”经验。
此前,记者就吉林农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使示范中心成为中国与赞比亚在农业科技、教育及贸易领域友好合作的桥头堡,成为中赞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典范以及中赞两国人民友谊的新标志,专访了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
参与“南南合作”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记者:吉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农业院校,我们是如何参与到“南南合作”之中的呢?
冯江:作为一所区域性农业高等学府,吉林农业大学始终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能够成为“南南合作”的见证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是学校70年办学历程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收获和崇高荣誉。
我们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83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和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是我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
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2006年11月中非高峰论坛上由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承诺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8项农业举措”中援建非洲国家首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由省政府承担,省商务厅指导,我们学校具体实施的。
携手打造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记者:几年来,我们在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这个项目上取得了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收获?
冯江: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赞命运共同体。示范中心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赞比亚大学农场内120公顷土地上,历经工程建设、技术合作以及直至目前的自主运营三个阶段。2015年9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中国树立“南南合作”的典范赞比亚:中国农业技术惠及赞比亚人》为题,对示范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2018年8月31日,赞比亚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平面主流媒体——《赞比亚每日邮报》以“中非论坛:赞比亚的变革——记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援助农业技术成果”为题介绍了由学校代表中国政府实施的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取得的成果及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携手打造幸福共享的中赞命运共同体。根据赞比亚当地农业技术的需求和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为目的,学校在三个方面与赞比亚开展合作。
即: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盖茨基金会三方农业合作,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欠发达国家解决当地人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推进“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力推进赞比亚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提高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量,示范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提高赞比亚优质地方鸡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解决小农户生产技术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妇女就业,联合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为非洲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成功模式和人才支撑。
南南合作援助。2018年5月,向商务部申请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将中国地方鸡高效养殖技术优势通过赞比亚大学、赞比亚农业部、畜牧渔业部与其国内五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涉农企业(协会)相结合,联合开展优质赞比亚本地鸡新品种(品系)繁育与推广、营养需要和饲料调配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禽病综合防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高效饲养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产业化开发与公益性扶贫活动。
——携手打造文化共兴的中赞命运共同体。
打造全方位援外工作体系。作为我省省属院校中唯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的高校,紧密围绕非洲国家的需求,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承担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多个援外培训任务,在动物疫病防治、畜禽高效生产、农牧业发展、集约化牧业管理等众多领域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了74个发展中国家的660名农牧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其中来自非洲国家学员近400名。
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平台。近年来,示范中心选派技术组在赞比亚各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先后召开了5次技术推广会,为赞比亚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千人次。
同时,按照赞比亚农业部的要求,学校与赞比亚大学专家合作举办玉米、大豆、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示范推广,赞比亚地方鸡等畜禽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蔬菜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专题示范40余期,累计服务赞比亚中小农场主、农民、农业技术人员、青年企业家创业联盟成员及赞比亚各大学学生近2000人次。
开展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主动融入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2017年和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向教育部申请了“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2018年,学校新申请了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截至目前,我校共有来自非洲国家的116名留学生。同时,示范中心已为赞比亚大学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有赞比亚各高校学生480人次来中心开展实验实习活动。
创新开展境外合作办学。2017年6月,“‘丝路1+1’科研合作项目——吉赞海外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成为2017年度我省唯一一所获批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的省属重点大学。“吉赞海外学院”将依托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平台以及国际合作学校资源,从办学体系、人才培养、课程项目、学分认证、科学研究等方面着手,与赞比亚大学开展广泛和全面合作。
构建互知互信、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教育命运共同体
记者:以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为依托,农大走出了自己的国际化之路。下一步,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打算?
冯江: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理念,以构建“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教育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以推动全球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水平提升、推动国际减贫事业更好发展的“三大使命”为己任,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构建互知互信、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教育命运共同体。
具体工作上主要是,打造国际农业科教产学研合作新平台。2018年,学校被推举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首批十所中方理事成员单位之一。我们将紧紧依靠联盟,努力构建国际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国际农业科技教育创新服务平台及农业政策研究平台。打造高端来华留学生培养平台。着力构建“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的高层次招生平台,为“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培养更多农业技术类人才。推广“示范中心”成功经验。促进中国和“南南合作”国家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东道国农业科研水平,促进东道国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本栏图片由吉林农业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