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鹤爸”们和那片森林湿地
时间: 2019-04-02 09:57:15    来源: 黑龙江日报

  “鹤爸”们在监测。

  小兴安岭北麓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3月底,几场降雪伴着降温,暂时阻挡了迁徙候鸟归乡的步伐。但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救助站、鸟类保护环志站的“鹤爸”们,却等不及天气转暖,生怕饿着返乡的“孩子”,早早地就在站里储备了玉米、小麦,为因冰雪未化难觅吃食的白头鹤们,备好了“口粮”。

  21万公顷的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兴安岭类型齐全、分布集中、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森林湿地。白头鹤,是这里的旗舰物种。从上世纪末南沾河施业区内发现白头鹤繁殖巢起,我国被列为世界第二个发现白头鹤确切繁殖地国家。白头鹤种群繁殖地和集中分布区,就是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工作重心,就是对白头鹤的保护、科研和救助,以及对这片东北亚水禽迁徙、停歇、繁殖的主要通道和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2001年,大沾河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组建。2005年保护区内3个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2个野生动物监测站正式建站。站内,配备了卫星定位、摄影、摄像、监测等一应保护、科研、救助设备。也就是从那时起,站里的工作人员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鹤爸”。

  每年,在迁徙的白头鹤踏着春风归乡前,“鹤爸”们就组成了保护区巡护队,开始清山、清套、反盗猎的“三清”工作,为迁徙候鸟打通安全通道,严密看守迁徙候鸟的主要分布区、繁殖地、迁飞停歇地、集群活动区,确保白头鹤在保护区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科研科长谷彦昌与同事们常年坚守在乌斯孟林场大山深处一栋不起眼的小平房里,就为及时掌握第一手关于白头鹤的数据和资料。他告诉记者:“监测记录白头鹤的生活习性最难。白头鹤警惕性极高,筑巢地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弃巢迁居,永不再回来。”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科研人员只能在距鹤巢最近的密林里支起帐篷、带上足够一周用的干粮和水、架起摄像机和照相机,密切观察监测白头鹤的一举一动。“整个监测过程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就连大小便都要在行军帐篷内解决,等白头鹤外出觅食,我们再把粪便埋好,不能留下人类的痕迹。”2002年起,对白头鹤的研究已被列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濒危动物白头鹤的神秘面纱正被一层层揭开,已初步掌握白头鹤繁殖、生长、迁徙的规律,并充分证明了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繁殖白头鹤的集中分布区。目前,人工孵化白头鹤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5月在乌斯孟雷击火区发现的两枚白头鹤卵,一周后人工孵化成功,两只小鹤经过野外训练成功放飞。

  为促使白头鹤种群数量增加,谷彦昌和同事们春踏积雪、秋饮霜露、夏忍蚊虫,躲开猛兽追击、避开湿地泥沼,在茫茫林海和无际的沼泽里各处白头鹤栖息地,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间断地巡护监测。有年夏天,在穿越沼泽时,走在前面的董国权突然陷进了泥潭,铁锈色的沼泽水瞬间漫过了一米八多的个头,若不是小董手快抱住了身边的塔头,若不是谷彦昌迅速抛出绳索像黄牛一样拖拽,小董真是危险了。

  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站长李景学已在这里工作十几年了。“一对夫妇9只鸟,两间平房一片大林”是李景学的“标配”。冬日里,李景学夫妇就成了一些不能飞走越冬的白头鹤、白枕鹤的“保姆”,为了照顾好留守在乌斯孟野生动物监测站的9只被救助的白头鹤、白枕鹤,2019年的春节,李景学和老伴是在离家140多公里外的监测站过的。

  白头鹤每年4月末到5月初到沾河森林湿地里安家产卵。为了给它们提供安全的孵化环境,保护区内自2004年起停止了9个林场596个林班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在白头鹤集中活动区域,划出部分农业用地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作为白头鹤的“口粮田”,为初春迁来的白头鹤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

  截至目前,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发现白头鹤繁殖巢38个、白枕鹤繁殖巢23个,救助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36只,成功环志白头鹤8只、白枕鹤1只。加戴了无线电跟踪器的281号环志白头鹤,被多次在越冬地日本和韩国发现;2012年放飞救助的283号白枕鹤在保护区“喜结良缘”,转年春天携爱侣返回保护区筑巢,成功繁育出了后代。(文/摄 崔铁女 本报记者 赵辉)

责任编辑: 任俊明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