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产业兴旺积蓄脱贫“新力量”
时间: 2019-04-04 10:57:15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村民在扶贫车间编织手工艺品。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林甸县十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四季青镇新民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住房、饮水、卫生、教育落后——这是人们的旧印象。随着中国贸促会、大庆市信访局、大庆建设中专三家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到来,新民村焕然一新,走出一条产业扶贫之路。

  种 一间民房土产扎堆卖

  新民村村部旁边的一间房子,被辟作“产品大集”。展示区里,“林甸县新民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大字十分醒目,产品涵盖珍珠米、冷榨豆油、黄金米、杂豆杂粮、狮白鹅礼盒等。

  中国贸促会驻林甸县四季青镇新民村第一书记马磊告诉记者,借助“消费扶贫”理念,搭乘大庆市林甸农产品商会在村里设立的爱心扶贫基地,村里这些土特产品广开销路。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成立了大庆新民农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说起新民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他给出了“种养产销,产业兴旺”的八字设想。

  2017年12月15日,34岁的马磊只身来到新民村。他老家在宁夏,工作在北京,一年驻村240天,那股子认真劲儿,让村民们看在眼里、服在心上。“都说东北冷,驻村才知道农村更冷,尤其是晚上。”新民村有村民83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根据他走访和反馈的情况,中国贸促会党组制订了“打造脱贫示范村”方案。他带领全体村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抓党建、促脱贫、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心,大胆创新、稳步推进“打造脱贫示范村”项目,以新民村现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组建新民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品牌,探索产业兴旺之路。

  在种植方面,围绕地产杂粮杂豆进行种植,新民村成立了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引进寒地大樱桃种植,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周正是大庆市信访局派驻到新民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便开始驻村。周正介绍,中草药种植已经是第三个年头,种植面积近800亩。今年有5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村里还尝试大豆和菟丝子套种,新增了20多亩黄芪、50亩防风和50亩柴胡。

  “村民过好日子,要学会算小账。”马磊介绍,新民村利用4处废弃地种植果树,主要有寒地大樱桃和钙果两种,共计2万株。每家每户利用小园种植20株到50株。2018年栽种,2020年结果,每斤4元包回收。

  养 白鹅与黑驴延伸收益链

  新民村有两大养殖产业,狮白鹅和黑驴。周正说,新民村开始狮白鹅养殖是在2016年,50户参与,养殖规模1000只。2017年养殖1万只,351户参与。2018年养殖7000只,300多户参与。村民养狮白鹅已形成习惯,新民村狮白鹅已形成品牌,粗略估计,每只获利近80元。

  新民村肉驴养殖示范基地由大庆新民农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用村里的废弃旧校舍修缮改造而成。马磊在示范基地告诉记者,他们引进的驴品种为东阿黑毛驴与德州驴改良后的优良品种,贫困户通过饲料供应、劳务、出资入股等方式进行利益链接,享受收益分红,有养殖能力的农户也可以进行庭院养殖,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怀孕驴”引进时11000元,用于繁育。一头胶原驴4000元,也就是常说的商品驴,养殖8个月出栏,可销售1万多元,现在已经养了3个多月。这批驴是村里的新景观,将获得“大收益”。

  扶 扶贫车间编织增收好日子

  为拓宽留守村民就业渠道,扶贫工作队发展手工编织产业,引导村民成立新民巧娘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手工编织”培训,并通过“多渠道订单+手工编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使村民在家从事编织劳动便可增加收入。

  新民村村部有一个扶贫车间,供村民编织手工艺品。新民村贫困户马金凤就是编织项目的受益人。马金凤47岁,丈夫6年前因病去世,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和大学,全家靠种地、包地,艰难维持生计。2018年7月,听说村部开办了扶贫车间,发展编织项目,她报名参加,经过一个多月的免费培训,正式“上岗”,一有闲暇时间就到扶贫车间编织和村里产的杂粮土特产配套的手提筐。她说:“家里的事啥也不耽误,还能照顾孩子,每天编织三四个手提筐,就能收入60元到80元。到现在我已经赚了2800元钱,家门口‘捡钱’,比外出打工自由多了。”目前,村里已有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女村民从事编织项目。手工编织项目培训也即将开班,大家伙积极性都挺高。

  产 一张清单走产业兴旺之路

  在三家帮扶单位的倾力帮扶下,新民村大大小小扶贫举措和扶贫产业相继落地,取得良好的惠民效果。记者查看两张帮扶单位项目帮扶统计表,从公益岗位、扶贫车间、文化活动室、亮化工程,到狮白鹅养殖项目、庭院经济、中草药合作社、寒地大樱桃种植,新民村统计表里有23项内容,明确列出投入情况、具体措施以及取得成效。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从深度贫困村向脱贫示范村目标迈进。新民村的“脱胎换骨”,让村党支部书记董君心情舒畅:“戴了多少年的贫困帽子就要摘掉了,这都是精准扶贫政策好。你看我们村,115户的住房都解决了,井房修缮了,村屯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广场热闹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础前提,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2018年11月24日,省长王文涛来到新民村贫困户王树生家。记者采访时,老王乐呵呵地看着自己和省长的合影,他回忆当时的场景说:“省长问我怎么脱贫致富,我说我有公益岗位,当保洁员,还种了15亩红小豆,小园里还种了大葱和樱桃树,县里还有‘托牛’、‘托猪’扶贫政策,老伴儿看病享受医疗扶贫政策。这么多人帮我,我今年必须脱贫。”(记者董新英)

责任编辑: 李成铭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