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秋季的五花山色。
六峰山在何处,许多人未必知道。就是我这个在大森林工作生活30年的人,只知道它地处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口岸的“金三角”地带,在穆棱县境内,因自北向南的六峰湖而得名,现已成为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公园,具有很强的东北林区森林公园的代表性,山南有令人神往的原始森林,大片的母树林十分壮观,生长着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椤等珍稀树种,有黑熊、梅花鹿、飞龙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珍禽,近几年,野生东北虎时而光顾,频现山林。
我还听说,这个地方似乎盛产烟叶,林区的西洋参遐迩闻名。至于六峰山究竟什么模样,则一无所知。
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我还没回过林区老家。选择一个双休日,我约上几个老艺术家驱车前往,名之曰乡关探问。
当暮色降临之时,我们乘坐的汽车进入林区,如同一艘小船在山涛林浪间穿行,恍若驶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出奇的宁静,同城市的喧嚣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竟有几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车灯所及,一片片人工林树木的叶子闪着油绿油绿的光亮,偶或,几只山鸡扑楞楞从林间的灌木丛中飞起。同行的艺术家们惊奇不已,不断向外张望,额头几近贴在汽车的玻璃窗上。
到达六峰山,已是夜深时分,四周一片漆黑,天上的星星格外明亮,依稀可见几幢房子的轮廓。不识六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啊!黑黝黝的山林,影影绰绰的湖面,大自然奏出和谐的天籁之音。翌日凌晨,当我还在睡梦中,几位书画家已从户外归来,走进我的房间,大家异常兴奋地说,“作家,你赶快起来去看看湖面的雾气,像蒸汽火车吐出的滚滚白烟,这是我从未见到过的景象!”山水画家李老补充了一句,我画了几十年的国画,没见过眼前这么壮美的山水!他喃喃自语,“莫非到了世外桃源?”我推开窗子向外望去,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连阵阵扑面而来的空气似乎也是绿的。为我们当向导的袁局长介绍说,“这里当年是一个林场,眼前浩瀚的水面,是四万人历经十年,人挑肩扛挖出来的一个大型水库,是和穆棱河相通的活水,已成为饮用水的水源地”。他还告诉我们,“林区大事,防火第一,林业局把防火前线指挥部设在这里。”
我们沿着山脚下的小路直奔水面,徜徉湖边,神清气爽,仿佛一下子吐尽胸中的浊气。一座座青山倒映在水中,片片浮动的绿云,遮住满湖灿烂的朝霞。令我们惊奇的是,脚下、路边,竟没有看见某些旅游景区常见的果皮、塑料水瓶之类的垃圾。
我们一行人乘兴向后山走去。远看,山间好像有一条小路,走进一瞧,原来是一条窄窄的轨道,道边停泊一台上山的轨道车。坐上这独特的代步车,我们尽情阅读和领略这座原生态的山林。这确是一座独特的山,除常见的针、阔混交林外,居然生长着在浅山区才见得到的大片杏林和橡子林。我以为,在百花中,杏花是最浪漫的,杏花枝头春意闹,明朝深巷卖杏花。而流传甚广的,莫过“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古往今来倾倒多少文人墨客。而橡子树却是最普通不过的树,它的名字也多:玻璃蕻、橡子树、青干柳、老柞木。两种树木结为友好睦邻,一年复一年,繁花默默开,这一雅一俗之树木,却和谐相处。橡子面,是旧社会深山老林伐木工人吃的主食,而今却成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轨道车经过的地方,树木相对稀疏,显然,这是经过选择而开拓的上山路径。一路上,有的树木触手可及,有的树木擦肩而过,可以看出,主人爱护山中每一棵树木的良苦用心。
到了山顶,我们在一个八角阁楼小憩,发现紧贴东北角的栏杆边上,生长着一棵碗口粗细的橡子树,近前观察,方知楼角特意往回缩了一圈,为保护一棵树,角形变成凹形。主人身居林海,惜木如金的生态环境意识,不能不令人由衷地钦佩!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来看,灵芝!”大家围了过来,经土生土长的袁局长鉴定,这是一簇森林里常见的蘑菇,书画家们爱不释手,将其抱在怀里逐一合影留念。手捧鲜艳的酷似灵芝的蘑菇,耳边传来山雀婉转的鸣唱,艺术家们陶醉了,无不喟叹,这山岭这林子太神奇了!当地人不无自豪的指了指北面说,你们冬天再来,看看林海雪原,山那面就是威虎山。是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我们站在山巅之上,一字排开向山下眺望,那山,似一只在水中探头的巨龟,那水,顺着山势回转,似一条闪光的巨蛇。风吹云动天不动,白云飘然龟蛇静。龟与蛇,这吉祥之物,似一把大锁,锁住林区人的安康,锁住莽莽苍苍大森林的安宁。(吴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