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这个亲切的称呼,是哈尔滨百姓送给东莱街派出所的。因为,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承载着几代哈尔滨人温暖的记忆,更书写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
55年前,哈尔滨市公安局东莱街派出所老所长张子良,张口就能背出辖区每家的户口本,成为东莱“百家熟”第一人。
55年后,“百家熟”的传承,有了新时代的鲜明标识,管片民警“可视化”下片儿,创造性开启“视频巡逻”警务模式,社会治安的掌控度精准提升。
东莱街派出所始建于1946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派出所之一。196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革命化、群众化、战斗化的公安派出所”,其“百家熟”“警民鱼水情”“拒腐蚀永不沾”这“三件传家宝”,闻名全国公安战线。55年来,东莱人始终坚守,并在新时代为其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更饱满的为民情怀,“三件传家宝”历久弥新。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莱街派出所先后被公安部命名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获得“全国公安战线模范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等300余项荣誉称号。
日前,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到东莱街派出所调研,勉励全体民警进一步总结、推广、运用好东莱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公安战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百家熟”“脚板+科技”换来百家平安
“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这是老一辈东莱人关于“百家熟”的践行与诠释。
东莱街派出所所长刘学钢告诉记者,辖区内最早是道外区最大“商圈”。不到1平方公里的面积,至今仍聚集着陶瓷、建材、种业批发等各类大小商户近500家,户籍人口25000余人,人流、车流、资金流集中。老一辈东莱民警靠“脚板”走百家,保障百姓平安,新时代的东莱人,植入现代信息科技持续创新,拉近警民关系,安全预警防控。
近年来,在坚守入户登记、见人知情的基本功基础上,东莱民警以楼宇单元为单位,建立起160个“户户通”百家熟微信群,44个种子、鞋料、建材、大排档等行业场所的“企企助”微信群,9个消防管理微信群,12个治安志愿者微信群。“百家熟”细分为行业微信群,更便于民警区别管理,工作成效事半功倍。
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李志海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东莱小民警姜禹“下片”时发现80多岁的徐大娘家境困难,烈日暴晒下还摆地摊卖鞋垫,他当即买了10副,又在社区群和朋友圈发起号召,鞋垫被“抢购一空”,引来一片点赞。
近两年,东莱街派出所率先探索“互联网+”警务新模式,视频监控实现全时空、全域化、全覆盖,值班民警盯着各路监控定点切换,对重点场所和主要街道进行无死角视频巡查,治安情况一目了然,实现精确预警、精确控制、精确打击、精确防范、精确处置。
探索建立企业“探头站岗、鼠标巡逻、24小时人防”的人机结合智能防控模式,东莱街派出所实现步巡、车巡、视频巡逻“三位一体”巡控机制,最大限度为企业营造安全平稳的治安环境。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东莱街派出所让“百家熟”这一法宝,在新时代释放出强大战斗力。年初以来,东莱街地区的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2.7%,治安案件下降23.5%,涉企案件发案数为历年来最低,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走在哈市前列。
“拒腐蚀永不沾”清廉成为东莱人鲜明印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莱街派出所“拒腐蚀永不沾”的清廉形象,成为我国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典范。
“当时辖区地处老道外繁华地带,商贾云集,民警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仲光波说,现在,辖区仍是商户林立,民警面临更大的诱惑与考验。
传承“拒腐蚀永不沾”这一传家宝,新时代东莱人选择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派出所在11个居民委建立了《民主监督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聘请47名警风监督员。清廉警风成就了东莱辖区55年不涉黄、不涉赌、不涉毒,成为一片净土。
2018年4月,哈市新任公安局局长刘亚洲履新第一站,来到东莱街派出所。他要求东莱人再讲东莱故事,制高点上再登高,让东莱红旗高高飘扬。
每一个东莱故事,都是一场精神洗礼。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单超告诉记者,新民警都喜欢到东莱街派出所工作,每个新民警进所,所领导就会邀请在所里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领导、老干部和在东莱地区生活多年的群众代表,讲述东莱历史和老东莱人服务群众的小故事,教育他们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名利关,牢牢守住为警清廉、本色不改的初心,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刘学钢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东莱典型层出不穷,对党忠诚、为警清廉的动人事迹举不胜举,这里有老所长尹燕珩“没有党就没有我”的忠诚信念,有89岁高龄的老所长张子良至今坚持每天抄写党章的动人故事,有全体民警每天中午必须回所内食堂吃两菜一饭的“廉政灶”……这些事例如精神之钙,让代代民警把稳思想之舵,高扬清廉之帆。
“警民鱼水情”彰显为民情怀
“没到东莱街派出所以前,只知道东莱是榜样。当我到这里工作,辖区百姓经常提起我的前任片警,他们之间的互动就像亲人。”2009年调到东莱街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张可心说,这是对东莱“警民鱼水情”这一传家宝的初步认知。
近年来,在更生动的警民互动中,“警民鱼水情”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2013年,在社区民警陈亮的走访回执单上,有群众提出,公安窗口岗位最好在“大礼拜”也能对外办公。东莱街派出所随即在周末只休一天的基础上,通过微信预约等方式,民警随时到所里为有需求的群众办理业务。
持续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东莱街派出所再次向企业和群众响亮承诺:“民警的工作时间群众说了算!”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定点服务”、六十年代的“四必到”、七十年代的“三项便民措施”、八十年代的“向群众报告工作”、九十年代的便民服务卡以及“一次办成事,二次送上门”承诺,到新时代的延(错)时服务、“四零”服务承诺,东莱街派出所民警始终把“亲民、爱民、为民”作为不变的精神追求。
围绕群众所盼所愿,东莱街派出所在服务领域、服务举措、服务实效方面探索创新,让群众办事快、办事易、办事舒心。
刘学钢说,东莱街派出所率先推出“容缺”办理机制,在群众办理过程中申报材料和相关证明缺失的情况下,如果办理事项可查询其真实性,就先予以办理,办事群众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补齐相应材料即可,避免群众多次往返。他们还延伸服务触角,让群众办事“多点可办”“就近可办”。建立微信服务联盟,以社区单元为单位划分服务网格,每个单元的委主任家成了固定服务约办点,义务担任“短跑代办员”。
为了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派出所将代办窗口事项融入民警入户走访中,每个社区民警变身为一个流动办事窗口。东莱街派出所还为辖区39家宾馆旅店自主研发“住宿人员身份查询系统”,没有带身份证的旅客,只需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填写本人信息并拍照上传,审核通过后即可办理入住,整个过程仅需要3~5分钟,受到旅店业主和顾客的一致好评。
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办事不求人”行动中,东莱街派出所围绕程序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推出了以民警高霞名字命名的高霞帮办、简化速办、平台代办、视频商办、民警捎办等“五办”措施。从牡丹江来哈市打工的新晋妈妈小张,想为宝宝办理医保卡,又苦于出不了门,就给高霞发微信求助。高霞通过视频和社区工作人员确认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登门帮宝宝拍照、取走申报材料,证件制作完成后又送上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一茬茬东莱民警传承深耕中,“警民鱼水情”彰显为民情怀,在市井生活深处熠熠生辉。(井洋 韩波 李爱民)
原标题:
东莱街派出所为红色基因传承赋予新时代内涵 “三件传家宝”55载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