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下,大八旗村的大片洋葱地里,嫩苗已长出10公分左右的高度。今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梅里斯镇大八旗村种了4万亩洋葱。该村种植洋葱有2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北洋葱第一村”。大八旗村有户籍人口2350户,其中贫困户146户。去年,依托洋葱产业,该村146户贫困户都加入了齐齐哈尔市达乡洋葱产业专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分红1350元。
大八旗村的洋葱是国家标准
大八旗村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村支部书记颜世伟说,“大八旗”牌商标早在2002年就已注册,2006年被国家质监局认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2014年被定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梅里斯区的洋葱栽培标准也因此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国家标准。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2015年12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7年,合作社建成全省“互联网+农业”(有机洋葱)高标准示范基地,并已通过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的认证;2017年“大八旗”牌洋葱被认证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说起合作社的建立,颜世伟说,2007年村里成立齐齐哈尔市达乡洋葱产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是自《农民产业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齐齐哈尔市成立的第一家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大八旗村形成了以洋葱为主体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015年,为了加快合作社的发展步伐,采取党支部书记领办,农民现金、技术、人工或土地入股的形式,合作社进行重组。颜世伟任达乡洋葱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建仓储库实现“延时”销售
“有了仓储库,洋葱可实现反季销售,8月份收洋葱,能仓储7个月,今年就销售到3月份,仓储洋葱1600吨。”颜世伟说,2015年秋季,村里投资210万元兴建了2000平方米的洋葱仓储库,已投入使用,年仓储能力在2500吨以上;2015年,投资200万元兴建的13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投资180万元新建酸菜腌渍池7000立方米。2016年,建设4栋每栋667平方米高标准育苗温室。颜世伟说,借助扶贫资金的扶持,大八旗村得以延伸洋葱产业链,合作社发展增收,也要体现带动贫困户的效应,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外,要为贫困户分红。现在合作社社员已有1051户。在销售链条上,合作社坚持走“互联网+农产品”的新型销售模式,积极搭建网络销售新平台,与浙江商帮科技签订了互联网线上销售系统,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在种植上依托物联网追溯系统,对洋葱生产、管理过程实时监测,对温度、湿度进行监测,适时管理,提高洋葱品质。
大八旗村45岁村民赵秀文说:“我患有类风湿性疾病,多亏了村里合作社的产业分红,让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大八旗村的达乡洋葱种植合作社采取无偿分红的方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解决他们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村里有更大的发展蓝图
在大八旗村贫困户孙喜江家,乐呵呵的老两口欢喜地迎着记者进入家门,这栋房子去年进行过危房维修。一进他家门,干净整洁的院子、错落有致种下的小菜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喜江今年62岁了,患有慢病,他的爱人刘丽华患有脑梗,老两口没有劳动能力。谈到过去的生活孙喜江告诉记者:“我俩是勤快人,过去的生活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10多年前唯一的儿子因车祸过世了,老伴一上火患了脑梗,为了治病我们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在驻村工作队、大八旗村的合作社及帮扶人的帮扶下,老两口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日子也逐渐好转起来。
“特别感谢区里和合作社的产业分红。”谈到产业分红的孙喜江激动地说。2017年孙家得到区级项目产业分红700元,2018年得到区级项目产业分红200元,2016年至2018年每年还得到合作社产业分红300元。在梅里斯区,像孙喜江这样的贫困户都在扶贫产业分红中得到了帮扶实惠。
近年来,梅里斯区定位发展“菜篮子”,加快齐齐哈尔绿色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招商建设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带动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布局大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区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在大八旗村,颜世伟引导记者走进村部的展品区,2018年新引进了灵芝产业,去年新建了50栋大棚,今年扩建到150栋。贫困户王兴路说,今年他在合作社打工,负责10个灵芝棚的管理,每个棚2000元收入,今年这份工能赚2万元。颜世伟说,“洋葱需要轮作,我们洋葱第一村也不能单靠洋葱产业。”今年,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先后与明水地山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千亩豌豆种植基地;与黑龙江省翠花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豌豆收获后种植的千亩黄心白菜作为腌制酸菜原料;与齐齐哈尔市金碧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百亩果树研发、栽植基地;与三农新村服务平台合作,建设百亩洋葱直播试验田;与坤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百栋寒地灵芝基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正在大八旗村铺展开来。(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