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 / 新闻热线:0431-81623888 邮箱:zxdbw@news.cn
黑龙江林业草原改革发展纪实
时间: 2019-09-29 11:05:18    来源: 黑龙江日报

  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的人工林海。刘夕营摄

  三江湿地。

  防护林网。

  新店林场松林公园。乌成鹏摄

  讷河农田防护林航拍。

  禁牧后美丽的大庆草原。

  70年来,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矢志不渝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坚持以营造林为基础的方针,大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持续增强。

  一是人工造林成效显著。仅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就达3l 3.7万公顷,有25个林业局人工更新造林面积超百万亩。

  二是“三北工程”成果丰硕。1978年启动“三北工程”以来,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累计造林保存面积4484.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95.82万亩,封山育林788.3万亩。

  三是“天保工程”成效明显。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14年4月1日起,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39%的1845万公顷面积内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标志着我省重点国有林区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四是森林草原湿地保护成效显著。严守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据统计,2018年我省草原鲜草总产量1294.9万吨,如果以年产鲜草1000万吨计算,70年来,我省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7亿吨鲜草。2018年黑龙江森林面积2145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47.21%,居全国第9位。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黑龙江省森林面积、蓄积、覆被率“三增长”,加上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的庇护,为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五连丰”立下功劳。如今,过去罕见的东北虎、东北豹等珍贵野生动物再现黑龙江林区。

  顽强拼搏打造全国最大林产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林业是共和国林业战线的长子,有力地支撑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据统计,1978年黑龙江省木材年产量最高达到1578.7万立方米,占全国当年木材产量的31.78%。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森林旅游业、绿色食品业和北药业等绿色产业,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独“木”支撑的格局已经改变,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草优势产业,“黑森”、“林都”、“北奇神”等品牌已成为我省的知名品牌。中国雪乡、亚布力、汤旺河石林、凤凰山等知名景区已成为全省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

  开拓创新林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黑龙江林业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过程。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开发初期,森工创造了“采育双包制”“营林村”等经验;在林业进入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治危兴林时期,黑龙江林业创造了“以场自立、以户自立”“一改两管三分”“合江林业模式”等经验;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型时期,黑龙江林业探索实施了“林业分类经营”“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等经验。这些经验为我省乃至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探索了路径。

  2018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重点国有林区组建了龙江森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伊春森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几十年来的“政企合一”体制被打破,理顺了林业和草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森工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老林区焕发了青春活力,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黑龙江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与时俱进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新林区

  70年来,广大林区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在昔日人迹罕至、基础设施几近于零的大片原始林区,建起了星罗棋布、生态宜居的林区城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区社会体系,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省国有林区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总户数57.27万户,138万职工群众住上了新房子、暖屋子,由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14平方米提高到27平方米,建设规模超过开发建设60年来的总和。林业职工群众收入逐年提高,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已成为我省新的亮点。

  艰苦奋斗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丰碑

  新中国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广大林业职工为开发林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咬定青山、矢志不渝、献身林业”的张子良,有“国家需要木材我是砍树劳模,国家需要生态我是植树英雄”的马永顺,有“全国最美职工”朱彩琴等为代表的林业劳动英雄。他们诠释了黑龙江林草精神,即矢志不渝,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践行使命努力实现五个“高”目标

  面向新时代,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黑龙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构建“生态安全、自然保护、绿色产业、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努力实现五个“高”目标:

  一是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全力为东北华北生态安全、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涵养水资源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二是高水平创建自然保护网络。基本建成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全面优化,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完善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

  三是高效益发展林业草原特色产业。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优质林产品产量明显增加,林业富民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高效能实施监管服务体系。林业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智慧林业“云平台”和林业“一张图”全面建成,“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林权流转机制和林业金融体系日益健全。

  五是高品位推动林业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然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王毅昌李艳秀本报记者张长虹)

  森林资源保护建好龙江绿色家园

  □张志军

  黑龙江省林区森林经营总面积26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7.21%。天然林面积180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84.25%,蓄积16.92亿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82.14%。人工林面积33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15.75%,蓄积3.68亿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17.86%。截止到2018年,全省累计生产木材6.41亿立方米,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森林资源与建国初期相比,森林面积由建国初期1670.7万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2146万公顷,增加了475.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由建国初期的19.66亿立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20.98亿立方米,增加了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6.8%,增加到2018年的47.21%,增加了10.41个百分点。

  三北防护林

  为大地系上“绿色丝带”

  □于桂华王才慧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条绿色丝带——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北方大地上织就,黑龙江作为三北工程的东部起点,是工程实施主体之一。经过五个工程期建设,目前工程建设范围已扩至全省12个市、70个县(市、区)、1056个乡(镇),工程建设区域总面积328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9.4%。

  从1978年以来,我省累计造林保存面积4484.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95.82万亩,封山育林788.3万亩。一个以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并举,互为一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有了这个防护网,我省西部沙区八级以上大风次数已由工程实施前的年均28天减少到现在的年均7天左右,气温提高0.8℃~1.9℃,相对湿度提高22%,蒸发量减少18%,有效降雨次数增加2次~3次,基本杜绝风蚀造成的“风剥地、撸籽粒”的现象。松嫩平原坡耕地泥土流失量减少77%,土壤肥力提高0.51%,土壤流失量每公顷减少9.4吨,农田林网内风速平均降低38.9%。

  自然保护地树起安全屏障

  □白旭辉邵伟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立足省情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松花江重点流域为“一条线”,以大小兴安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一个面”,以重要保护物种为“分布网”,进行设点。

  目前,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地481处,总面积为1156.7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24.46%。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46.12万公顷,其中我省境内44.69万公顷,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0.59%;全省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共222处740.37万公顷;全省有湿地公园78处,面积为22.17万公顷;全省有森林公园110处,面积为247.68万公顷;全省有地质公园32处,面积为101.86公顷;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8处。

  我省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推进了保护区“一区一法”建设。扎龙等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丰林、五大连池、兴凯湖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建立了兴凯湖、三江、洪河和八岔岛四个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省近80%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草原生态修复黑土地唱响新牧歌

  □陈钢

  2012年以来,我省充分利用国家退牧还草项目等资金,以松嫩平原“三化”草原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草原生态建设。经过几年治理,我省松嫩平原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7%以上。

  我省是全国率先出台草原保护管理地方法规省区,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条例》、《黑龙江省草原条例》,并建立了配套制度。《黑龙江省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8-2025年)》为我省草原建设绘就美好蓝图。深入贯彻实施草原“一法一例”,在常规开展执法监督的同时,组织开展大美草原守护行动、绿卫2019林业草原执法专项行动等,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

  以牧区县为重点,强化草原监管。建立健全草原审核审批制度和流程,从2014年起全部实行网络平台申报审批,全程公开办理,实现了办事不用跑。2016年以来,省级共批准申请占用草原项目310宗,占用草原面积3.16万亩。

  野生动物保护打造和谐美丽家园

  □刘长胜贾喜波

  截止到今年,我省已连续组织开展了38届全省“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全面加强了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保护,东北虎、东北豹、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目前,东北虎、东北豹、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也在恢复和增加。对候鸟等鸟类的保护,确保了我省候鸟迁徙和繁殖安全,丹顶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大鸨、黑嘴松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分布区域逐年扩大。东北虎、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研究,为恢复和促进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奠定了基础。我国最大的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已经突破了东北虎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实现了东北虎人工繁育和迁地保护。黑龙江扎龙丹顶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是鹤类繁育中心的组建,全面推动了丹顶鹤的人工繁育研究。

  大美湿地

  铺就龙江美丽底色

  □殷彤李楠

  我省湿地面积556万公顷,位居全国第四位。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全国最大,寒温带森林沼泽湿地资源独特,有国际重要湿地9处,数量为全国最多。中国最大的淡水界湖兴凯湖,松嫩、三江平原两大平原,与松花江共同筑起“一湖、两网、一带”的大美龙江湿地生态屏障。

  通过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形式,已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国际重要湿地9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10处,湿地公园78处,湿地保护小区11处,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48%以上。建立了扎龙国际重要湿地长效补水机制,将湿地率、湿地保护率纳入到全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黑龙江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十二五”以来,全省共实施139个湿地保护恢复项目,资金达73744.86万元。退耕还湿成效显著,争取资金41888.86万元,退耕还湿418888.6亩,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扩展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空间,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生态效益。

  林业改革

  描绘龙江林区崭新蓝图

  □董全臣谢永强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区和集体林权制度三大改革。通过科学统筹安排,细化改革举措,打破了我省“三国四方”的林业管理体制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体系,对全省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和利用奠定了有力的体制机制基础。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一是组建两大森工集团,促进森工企业现代化建设;二是剥离森工企业政府行政职能,全面完成政企分开;三是加快办社会职能改革,保证森工企业轻装上阵;四是创新资源管护机制,保障资源恢复和增长。经过几年来的森林有效保护和后备资源培育,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和平均公顷蓄积“四增长”。

  我省紧紧围绕明晰集体林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改革任务,集体林权得到明晰;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由2012年的271家发展到目前的461家;林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57.62万亩,带动农民就业人数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业的收入每年2820元,比林改之前有较大增幅,走上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道路。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原标题:

  辉煌七十年建功新时代

  黑龙江林业草原改革发展纪实

责任编辑: 李维婉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证010042号-26
本站所刊登的振兴东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振兴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