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8日,从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传来好消息:炼油线回收改造、柴油生产优化改造相继完成;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进入主体装置建设阶段……一项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为辽阳石化分公司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辽阳石化分公司大刀阔斧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全输全炼俄罗斯原油加工基地的同时,相继建成14万吨/年精己二酸、80万吨/年对二甲苯、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等十多套转型装置,实现了由“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完美转身。特别是去年,历经19个月583个昼夜施工建成投产的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补齐了辽阳石化分公司的发展短板,不仅实现了俄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每年还可少产石油焦30余万吨,仅增产芳烃产品就达57万吨,年增效超20亿元。
年初以来,面对行业重新“洗牌”和市场竞争,辽阳石化分公司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减油增化”措施,打好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牌。先后攻克12项技术难关,使连续运行24年的柴油加工老装置成为既能生产柴油又能生产航空煤油的两栖装置;面对己二酸产品的市场需求,盘活闲置资产,使曾经运行32年并停产6年的尼龙生产线打通全流程,复产成功。特别是6月,公司抓住装置全面停产大检修的有利契机,实施了64项短平快的技改技措项目。石脑油直供项目改造完成,不仅消除了直馏石脑油输送的生产瓶颈,而且补齐了化机设备、蒸汽管网和热网系统的短板。芳烃增效、增产的成功改造,预计每年可增产对二甲苯18.5万吨、邻二甲苯7.5万吨。
目前,辽阳石化分公司正在加紧实施的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化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同时,可实现化工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为推进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进程提供坚实助力。
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辽阳石化分公司通过优化配方、调整参数,使高质量己二酸、汽油、柴油相继打入国际市场,航空煤油入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煤保税仓库。亚光膜聚酯、高浓硅聚酯等新产品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基本实现了聚酯生产由纤维级向膜聚酯、功能性聚酯、高端聚酯的转变。
截至10月底,辽阳石化分公司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分子量聚乙烯、PETG共聚酯两个新产品均取得新突破:高分子量聚乙烯实现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工艺最优化及催化剂自主化,并向石油内衬管、纤维及隔膜料等高端领域拓展;PETG共聚酯产品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销售用户达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