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昔日通往住院部的大门,如今被黄色的临时“围墙”层层围住,围墙上面的红色条幅上写着“防疫隔离区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走进门诊大楼,大厅里推着“装备”的保洁人员一直在有序地进行消毒作业。眼前的一切都在提醒人们,在全民战“疫”的时刻,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已成为了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打响“生命保卫战”的地方。
接到命令后20个小时,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就完成对原住院部有菌和无菌区隔离和两个ICU重症监护室及部分救治房间的改造。12日上午,新冠肺炎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完成内部消毒,省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13日,七台河、绥化等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就来到改造好的急重症中心接受治疗。在非常时期,龙江用非常速度和“疫魔”作战,争分夺秒拯救患者生命。
医生和患者的眼泪
住院部三楼重症医学科群力病区,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是医护人员下班后休息和工作的“大本营”。16日15时,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康凯完成6个多小时的工作后,脱下层层的防护服后来到了这里。记者看到,脱下防护服后,她的手上全是手套勒出的印记。
9日晚上,康凯、感控科主任任慧等5位专家在于凯江院长的带领下星夜奔波,对全省8个地市重症患者开展救治巡诊工作。抢救重症患者就是和时间赛跑,他们到一个地方顾不上吃饭,换上防护服就去为重症病人诊疗,短短的两三天,绥化、双鸭山等有重症患者的地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天,他们充饥的“食物”就是巧克力和小饼干,偶尔能在地市医院吃上盒饭,就是他们最近吃的最“奢侈”的大餐。
完成对全省地市重症患者救治的调研工作后,康凯马上又来到群力院区急重症救治中心开始工作。“我们把你转来,是因为省里集中了最好的资源救治你,我们一定把你治好!”在急重症治疗中心工作的第一天,康凯对一名刚转来的重症患者轻声地说。听完这句话,这个高大的男性患者眼圈立刻红了,此情此景,让康凯那双藏在护目镜下的眼睛也满是眼泪。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6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由于憋闷不透气身上的皮肤全都过敏,扔下两个望眼欲穿等待妈妈回家的孩子,面对这些,性格坚强的康凯从没掉过眼泪。但面对患者无条件的信任和托付,康凯流泪了。“我们和患者接触很多,有时候会握着患者的手安慰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勇气,有时候也会帮患者擦掉他们的眼泪。”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康凯做到了,白衣战士们做到了。
简短的采访结束后,康凯匆忙离开,要去参加三点半开始的为重症患者进行的会诊,等会诊七点左右结束后,康凯回到宾馆。怕医护人员回家后感染家人,医院给前线医护人员安排了临时的“家”,在这里,康凯会继续研究第二天的治疗方案。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赶紧回到家,和爱人与两个孩子好好拥抱。”这是康凯的心愿。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是一个有泪不轻弹的汉子。但这几天,他被“战友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在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为病人做插管、吸痰等治疗,防护镜的勒卡让医护人员脸上都留下了血印,长时间穿戴N95口罩和防护服,憋闷不透气,工作一会儿就汗如雨下,除了技术活儿,医生们还要拼体力。这种工作强度,医生们一直靠坚强的意志在坚持,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想要退缩。”
谈到自己的“战友”,哈医大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也感动不已,“一线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值得歌颂。”赵鸣雁说,重症监护室每一位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时候都是“跑步行动”,一个病人出现紧急情况,三四个护士都会同时“冲”上去帮忙。由于接到任务时候时间紧急,发出号召后一个小时内,抽调的所有医护人员全都来到群力院区报到。
这几天,赵鸣雁看到,重症医学科的老护士长李静瘦了,也憔悴了。50周岁的护士长完全可以不用到临床一线工作了,但李静护士长作为省内重症医学科护理组的老将,主动请缨上“战场”,跟着于凯江到处调研,帮助筹备群力院区二楼和五楼的改造工作,经常工作到半夜还不能休息。为急重症病房的筹备呕心沥血,小到一个手术刀盘、消毒液,大到医疗设备、耗材,都是李静在操持。“我真心的感谢他们,在汶川地震、伊春空难、非典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冲锋在前,从未退缩过。”战友们的精神和情怀,让赵鸣雁永生难忘。
赵鸣雁自己,也如“陀螺”一样旋转奔忙。每天对急救中心重症患者的会诊和为省内各地市重症患者的会诊是她的“必修课”,“把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管理的目的是得到更高水平的救治,如果病情太重转运过程无法保证患者安全,那我们就不建议转入救治中心。”每一个病人是否转运都是由赵鸣雁来“过筛子”。白天的医务工作结束后,晚上回到家里,赵鸣雁还要继续熬夜,撰写《新冠病房医生工作规范》《重症病人的转运规范》等,以便医护人员在为重症患者治疗、转运的过程中都能“有章可循”,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48小时,急重症中心完成改建投入使用,这样的龙江速度,是因为有这些平凡的医护人员的“支撑”,谢谢你们,伟大的白衣战士。
“疫情结束,我想平常地上一天班,平常地过一个周末”
上完四个多小时的班,重症监护室群力病区护士长毕迎的鼻子已经被护目镜和口罩卡出了血印。“现在每名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都很大,设置的班次是护士四个小时换一次班,但现在患者较多,每一名患者的吃饭、排便、皮肤清理等工作都是护士在照顾,护士完成各种处置后可能得五六个小时才能下班,真的很辛苦。”每天能睡上五个小时,对于毕迎而言是一种奢侈,连续作战让她每天早上从宾馆醒来,都感觉全身酸痛,但即便如此,也要挣扎着起来,因为她知道,科里的护士和ICU里的病人,都需要她。
多年来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让毕迎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也培养了她坚毅、果敢的性格。每天和新冠肺炎重症病人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怕过吗?“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时间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时候,一线需要我们,我们责无旁贷得冲上去。”一直冷静坚毅的毕迎,一谈到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孩子,突然无语凝噎,“孩子特别懂事,她的初中班主任也非常照顾她,每天认真检查她的作业。”这次疫情,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原来从前那么平静如水的平凡生活都如此值得珍惜,都是那么幸福。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毕迎说,她就想平常地去上一天班,平常地和家人孩子过一个周末,重新体味过去没有意识到如此值得珍惜的平凡的生活。